您好, 欢迎访问 靖边县全民义务植树网! 今天是

注册 登录 [ 退出登陆 ] [ 用户中心 ]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生态科普

生态科普

“给树涂白”小科普
“给树涂白”小科普十月过半,浙江的气温也渐渐有了深秋的味道。我校植被覆盖率高,树木种类繁多,为了保证树木长势,除了基础管理,深秋更要把握时机做好越冬防护的准备,“给树涂白”就是其中最关键的一项。“给树涂白”的重要作用1.防冻害和日灼冬季气温昼夜温差较大,且很多树木的树皮都是深色,阳光下更容易吸热,造成白天树体内的液体流动,而晚上气温降低后又开始冻结。如此反复,就会使树木的树皮开裂,降低树木长势,影响树木景观效果,严重时甚至会造成树木死亡。刷上涂白剂以后,能够使40%-70%的阳光被反射掉,减少树干内部的昼夜温差,减轻树木冻害现象。2.防虫害涂白剂可以杀死树皮内的越冬虫卵和蛀干昆虫,起到杀菌、防止病菌感染的作用,并加速伤口愈合,还能够避免爬行类害虫顺着枝干爬上树,对植株造成威胁。3.防意外夜间
2021-10-27 09:55:20.0    
不用浇水也能种树,你相信吗?
|无灌溉管件防护造林技术“人类踏着大步前进,在这走过的地方留下一片荒野”——《土地和文明》/V.G.卡特,T.戴尔6月17日是世界防止荒漠化和干旱日(图片来源:搜狐网)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其实也是对自然的掠夺史和对环境的破坏史,我们肆无忌惮地向自然索取,而如今,像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口、黄河流域等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已经面临着严重的荒漠化问题,再不进行荒漠化治理,人类也许将会亲手毁灭自己的根!我国荒漠化的形势也十分严峻,是世界土地退化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这给我国经济和生态等各方面的发展都造成了巨大的阻碍,国家和无数科研人员都在为我国荒漠化的治理而奋斗,今天我们要介绍的就是我国科技人员发明的新技术——无灌溉管件防护造林技术。无灌溉管件防护梭梭幼苗造林技术的应用(图片来源:人民网新疆频道)在
2021-10-27 09:49:12.0  兰州大学图书馆 
湿地科普
湿地是什么湿地(英文:wetland),在字面意思上是指常年积水和过湿的土地。广义的定义是天然或人工形成的沼泽地等带有静止或流动水体的成片浅水区,包括在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湿地在世界上分布广泛,其特定环境孕育了多种动植物资源,是非常重要的生态系统。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很多珍惜水禽的繁殖和迁徙离不开湿地,因此湿地也被称为“鸟类的乐园”。湿地的作用首先,湿地具有强大的沉积和净化作用,流水进入湿地后,速度会被减慢,各种物质缓慢沉积,成为湿地植物的养料。一些湿地植物能有效地吸收水中的有毒物质,过滤水质,起到净化环境的作用,因此湿地也被人们喻为“地球之肾”。其次,湿地含有大量水,在水的生态循环中起重要作用。湿地参与地下水交流,补给地下水,调节河川径流,维持区域水平衡,是蓄水防
2021-06-01 18:29:14.0   
“碳达峰”“碳中和”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为何要耗时40年?
今年全国两会,“碳达峰”“碳中和”备受关注。为应对气候变化,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等庄严的目标承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被列为2021年重点任务之一;“十四五”规划也将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列入其中。“碳达峰”“碳中和”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为何要耗时40年?今天,通过一组图,一起学知识。
2021-06-01 18:18:11.0   
中国森林覆盖率22.96%
  22.96%——最新的全国森林覆盖率。这个数据,比上一次森林资源清查提高了1.33个百分点,而净增森林面积则超过了一个福建省的面积。在第二十五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到来之际,让我们来看看——    翻阅刚刚出炉的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成果——《中国森林资源报告(2014—2018)》,许多数据让人眼前一亮。这些数据是怎么得来的?这些数据的背后又有什么“故事”?为此,中国绿色时报记者采访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唐守正等专家。  乔木林1892.43亿株乔木是怎么统计出来的?  22.96%,比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的森林覆盖率21.63%提高了1.33个百分点。这1.33意味着全国森林面积净增1266.14万公顷,比福建省的面积还要大。长期负责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技术工作的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张煜星
2021-06-01 18:17:50.0   
苗木越冬防寒全解
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冬表示冬季的开始,谚语有“立冬日,水始冰,地始冻”,此时雪花飘舞,草木凋零,蛰虫伏藏,万物进入冬眠状态。立冬过后,苗木容易遭受冻害或“生理干旱”,因此一定要采取必要的防寒措施,使苗木安全越冬。发生低温危害的部位和原理1.根系冻害根系无自然休眠,抗冻能力自然较差。靠近地表的根最易遭受冻害,尤其是在冬季少雪、干旱的沙土地,更易受冻。根系受冻,往往不易及时发现,如春天已见树枝发芽,但过一段时间,出现突然死亡,大多是因根系受冻造成。因此,冬春季节要做好根系越冬保护工作。2.根颈冻害根颈停止生长最晚而开始活动较早,因此抗寒力也较差。另外,由于接近地表,温度变化大,所以根颈易受低温和较大变温的伤害,使皮层受冻(一面呈环状变褐而后干枯或腐烂)。一般可用培土的方式防寒。3.主干冻害主干冻害一
2021-06-01 18:17:31.0   
植树季说树:森林的贡献有多大?
春天是植树的大好时节。积极加入植树大军,绿化美化环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树木对人类的贡献究竟有多大?下面就用翔实的数据来解读——森林的生态效益远远高于其经济价值据印度加尔各答农业大学一位数学教授计算,一棵正常生长到50年的树,每年至少要生产一吨氧气,价值约3.12万美元;防治大气污染的价值为6.25万美元;树木在半个世纪的生活中,防治土壤侵蚀,增加土壤肥力的作用,可创价值3.12万美元;其涵养水源、促进水分再循环的效益价值为3.75万美元;它为动物提供栖息环境的价值为3.125万美元;并生产价值2500美元的蛋白质。在保护环境方面,森林的生态效益大大高于直接经济效益。如芬兰一年生产价值17亿马克(约87.55亿元人民币)的木材,而森林的生态效益提供的价值达53亿马克(约273亿元人民
2021-06-01 18:17:09.0   
3月12日——植树不仅仅是这一天
  植树节是按照法律规定宣传保护树木,并组织动员群众积极参加以植树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按时间长短可分为植树日、植树周和植树月,共称为国际植树节。提倡通过这种活动,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热情、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中国的植树节由凌道扬和韩安、裴义理等林学家于1915年倡议设立,最初将时间确定在每年清明节。1928年,国民政府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将植树节改为3月12日。新中国成立后的1979年,在邓小平提议下,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中国古代在清明节时节就有插柳植树的传统,中国历史上最早在路旁植树是由一位叫韦孝宽的人于1400多年前从陕西首创的。韦孝宽(公元508—580年)是西魏、北周时期的一位名将,京兆杜陵(今西安市东南)人。据《资治通鉴》所载,西魏
2021-06-01 18:16:54.0   
世界水日
  世界水日宗旨是唤起公众的节水意识,加强水资源保护。为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商业和农业对水资源的需求,联合国长期以来致力于解决因水资源需求上升而引起的全球性水危机。1977年召开的“联合国水事会议”,向全世界发出严重警告:水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石油危机之后的下一个危机便是水。1993年1月18日,第四十七届联合国大会作出决议,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水是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社会经济发展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的重要自然资源和环境要素。但是,现代社会的人口增长、工农业生产活动和城市化的急剧发展,对有限的水资源及水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全球范围内,水质的污染、需水量的迅速增加以及部门间竞争性开发所导致的不合理利用,使水资源进一步短缺,水环境更加恶化,严重地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021-06-01 18:16:26.0   
世界森林日的由来
  联合国大会于2012年12月21日在其第A/RES/67/200决议中宣布每年3月21日为国际森林日,从2013年起举办纪念活动。设立3月21日为国际森林日的目的是为提高各级为今世后代加强所有类型森林的可持续管理、养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做出了有益贡献。  大会在决议中邀请所有会员国根据本国国情在这一天酌情推出和推动与森林有关的具体活动。根据联合国大会会议决议,由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创建的联合国森林论坛将与粮农组织、各国政府、森林问题合作伙伴关系的其他成员、各国际和区域组织、以及相关利益攸关方,包括民间社会一起,推动落实国际森林日。森林存在意义  古代,人们出于对森林和树木的朴素的敬畏之情,举行一些纪念活动。美洲印第安视森林为图腾:“树木撑起了天空,如果森林消失,世界之顶的天空就会塌落,自然和
2021-06-01 18:16: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