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边县全民义务植树网

靖边县全民义务植树网

    网络参与

    古树名木保护

    发布日期: 2021-11-27 17:58:17.0  浏览 312 次   

    古树名木显风采 林业建设促发展

    ——靖边县古树名木简介


    5P3H3315.JPG


    古树名木被誉为绿色的文物,活着的化石,是自然界和前人留下来的珍贵遗产,是森林资源中的瑰宝、民族历史文化和地域文化“活的见证”。古树是指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树木。名木是指具有重要历史、文化、景观与科学价值和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树木。

    5P3H1790.JPG

    全县古树名木161株,分布在红墩界、宁条梁、海则滩、小河、龙洲等6个乡镇、7个行政村,在风沙滩地分布的保护树种为旱柳,丘陵沟壑分布的保护树种为杏树、文冠果、白榆、小叶杨。其中古树160株,名木1株。古树散生5株、群生155株,树龄在500年以上属(一级保护)1株;树龄在300年以上不满500年属(二级保护)23株;树龄在100年以上不满300年属(三级保护)136株;古树名木权属涉及的个人和集体共计50户。

    5P3H9374.JPG

    红墩界镇尔德井村神树涧古柳群距靖边县城40公里,距大夏国都统万城20公里,涉及该村四个小组,遍布周围20平方公里滩涧地,列入保护的古树有139株,树龄大多在二百年以上。经过数百年的风雨沧桑,形成了或立、或蹲、或仰、或卧、或侧、或斜、或单、或双、或离、或合,千姿百态、神形各异的古柳景观。目前,古柳的主干大都劈开,且多为中空,许多旁干倒伏在地,有的四下裂开,成开屏状,而有的枝干只有树皮相连,枯干落地生根,又长新枝,最大的古柳能生产柳椽100多根,形成了陕北风沙滩地上特有的生态景观。同时这些饱经风霜、形态各异的古旱柳,也成为当地风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5P3H1766.JPG

    梁镇镇黄蒿塘村古旱柳距靖边县城50公里,涉及该村1个小组,列入保护的古旱柳有16株,树龄百年以上。古柳集中分布,主干完整,部分中空,形成树洞,长势良好。

    5P3H9412.JPG

    海子滩镇长城村王甘沟文冠果古树1株,估测树龄500年左右,采用4×4cm铁质围栏保护,防止人为破坏。长势良好。

    小河镇红石湾村寺庙门前白榆古树1株,估测树龄296年左右,生长良好。

    龙洲镇清水河村小叶杨古树1株,估测树龄300年左右,保护措施到位,长势较差 。

    五里湾镇卧虎塔村小叶杨古树2株,估测树龄400年左右,生长在撂荒地边,地势较高,树冠出现偏冠、枯梢、断枝现象,长势较弱。

    靖边县小河革命旧址院落有毛主席手植杏树1株,名木生长良好。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文化生活不断丰富,亲近自然、崇尚生态、感受绿色已经成为生活潮流。据不完全统计,每年进入神树涧休闲、观光、写生的人数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增长,年达万人以上。

    5P3H3322.JPG

    古树名木保存了弥足珍贵的物种资源,记录了大自然的历史变迁,传承了人类发展的历史文化,孕育了自然绝美的生态奇观,承载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乡愁情思。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对于保护自然与社会发展历史,弘扬先进生态文化,推进生态文明和建设美丽靖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